恒行娱乐登陆

恒行娱乐

当前位置:恒行娱乐 > 恒行娱乐登陆 >

孩子休学半年复课无变化,揭示教育缺失原则接纳的残酷现实

时间:2024-09-25 18:15:15   访问量:71

父母之爱深沉且强烈,这种爱无疑是值得尊敬的。

然而,父母的爱有时也会因过分宽容而变成纵容,导致孩子在遇到困难时选择逃避,而不是面对。这种教育方式看似充满爱意,实则可能对孩子造成长远的伤害。

家庭教育和心理学育儿理论通常提倡父母应无条件地接受孩子。但许多家长误解了这一点,对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不加区分地全盘接纳。

这并不是真正的接纳,而是溺爱和纵容。

真正的无条件接纳应当建立在遵守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应该接受的是孩子的感受、情绪和当前状态,并非对他们每一个任性的要求都无条件服从,这只会让孩子更加困惑和放纵。

在父母咨询的案例中,有这样的情况:孩子们因为不喜欢学校或感觉学习压力大,便谎称身体不适,频繁请假。

面对孩子的请假请求,父母几乎总是满足,尽管内心有所保留,但出于对子女的关爱,他们还是选择了让步。他们认为如果孩子真的感到难受,就应该允许请假。

因此,每当孩子提出请假要求时,父母都会基于不愿让孩子受苦的原则,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虽然父母内心深处也因为孩子的频繁请假而焦虑,但考虑到学校的负面情绪和身体上的影响,基于健康和快乐的首要原则,他们对孩子的请假请求几乎从不拒绝。

虽然父母关注孩子的需求是好事,但由于轻易答应孩子的请假请求,或者没有深入探究请假的真正原因,问题就产生了。

是因为学习困难、压力过大、适应不了学校环境?还是身体真正感到不适或有其他情绪问题?

请假后,孩子回到了家中,但父母并没有详细讨论背后的原因,也没有深入了解孩子的困扰。

这导致了第一次、第二次乃至更多次的请假行为,请假的时长也从一两天延长到几周甚至几个月,最终可能导致休学半年。

随着请假时间的增长,孩子错过的课程越来越多,面临的困境也随之加剧,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直至最终选择休学不再上学。

孩子的休学不是突然发生的,它有一个潜在的发展过程和最终失控的阶段。

在孩子出现厌学情绪的初期阶段,父母应及时介入干预;这时的干预不仅能有效解决问题,还能最小化成本和减少对孩子未来的影响。

以我的孩子为例,当他表达出在学校感到烦躁和失眠,一走进学校就想哭泣并渴望回家时,我就察觉到了他的情绪异常。

经过深入交流后了解到,原因是他在学校经历了心理落差——由于之前成绩优异,到了高中成绩平平让他难以接受。

再加上他极度渴望进步、证明自己的能力,却因为用力过猛陷入自责与自我否定的情绪消耗中。

当这种情绪消耗叠加上学习压力时,孩子变得更加恐慌害怕,恐惧感引发了失眠和头晕等症状,进而出现了躯体化症状。

在孩子极度痛苦的时候,我同意让他短暂休息几天来调整状态,因为我知道一旦高中课程落下太多,追赶起来将更为艰难,面对学习上的障碍会加深他的内心消耗。

所以我一方面让他继续上课,另一方面通过电话开导并提供给他一些自助方法来解决情绪问题。

事实证明,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后,他的头疼、失眠和心慌等躯体化症状逐渐消失了。

而且我给孩子设定的请假原则是不耽误主要科目的学习;可以不参加早自习和晚自习,作业也可以少做一些,但是必须保证主课的学习跟上进度。因为如果在家休息超过一周再去听课,他就会觉得像在听“天书”一样难以理解了。

那些频繁请假的孩子最后往往逐渐休学的原因之一就是课程跟不上;当他们听不懂课程内容时,就会变得越来越焦虑不安,情绪崩溃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容易出现头疼、肚子疼、胃疼、失眠和头晕等症状。

还有一些孩子,在休学几个月后认为自己已经准备好了重新面对校园生活并充满信心;但实际上只是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能够适应而已。

或者说,在整个休学期间,父母并没有实现心态的改变——他们可能仍然感到焦虑不安,只是出于无奈被迫接受了现实情况。

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可能会变得过于小心翼翼和提心吊胆,不敢多言或挑衅他们脆弱的神经。

这样的相处模式并不会减轻孩子内心的困扰和情绪消耗;一旦回到学校环境中,孩子很可能又会重演之前的逃避行为模式——畏惧上学并频繁请假。

休学的长短并不是衡量孩子是否已经调整好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进行情绪调节。父母需要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与之共情,帮助他们克服畏难心态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

而非无原则地支持孩子的所有决定并盲目同意他们的每一个请求;这样的做法只会导致孩子在遇到挑战时逃避得更加彻底,并且无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逆境商数。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在爱的同时设立界限;在必要时刻提供宽容和理解,在适当的时候则要学会婉转拒绝。我们不应强迫孩子改变其本真的样子,而应积极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原则地去接纳我们的孩子。

  • 上一篇:专用账户银行15家!郑州公布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办法
  • 下一篇:宁可教子猛如狼,不可教子绵如羊:家长必读教育指南
  •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