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行娱乐招商

恒行娱乐

当前位置:恒行娱乐 > 恒行娱乐招商 >

育儿指南:中国家长如何克服“家长欲”

时间:2024-09-25 17:20:24   访问量:118

▍中国家长要克服“家长欲”

想要培养孩子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们首先需要克服自身的“家长欲”。现今的孩子们经常被告知该做什么、该被安排什么,这种情况是相当可怕的。当他们长大之后,很可能会对家长产生怨恨,因为他们的童年并非真正属于他们自己。

其次,中国家长需要改变的一个趋势是过度地将孩子当作孩子看待。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才能和兴趣,只是有时我们难以立刻发现。我经常遇到一些家长询问如何指导孩子学画。实际上,问题不在于此,而在于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冷静地观察孩子——了解他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这时,教育便悄然开始了。家长最要紧的是冷静观察,然后引导孩子走向他们感兴趣的领域。

▍对低年龄的孩子说概念,非常有害

对于13岁以下的孩子,避免向他们解释什么是“美”,什么是“古代”和“现代”这类概念。如果带他们去博物馆,就不要对他们进行解说,因为他们听不懂,而且会感到厌烦。就是让他们看,如果他们实在不想看,就带他们出去,他们想吃就吃、想玩就玩,不必过早地向孩子灌输太多词汇。

有些半大不小的孩子能说会道,但说的都是大人教他们的词,一点都不像孩子。我在美国、欧洲、日本看到的孩子都像孩子,他们不太会说话,说的也都是很简单的词,没有多余的话,也没有废话,更没有空话。可是中国的孩子,尤其是春节联欢会上的孩子,或者一些比较优秀的被选出来的孩子,满口空话、假话,这说明我们的概念教育开始得太早。

当孩子在10岁至15岁之间时,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看他们对什么有极大的兴趣。如果这个时候,孩子正好喜欢画画、音乐、写作,或者科学实验,家长就要带他们到良好的环境中去熏陶,并且周围要有同样兴趣的孩子,这点对孩子非常重要。

至于那些所谓的概念性东西,我认为差不多要到初中以后孩子才会开始对这些感兴趣,才会具备理解力和判断力。

▍身教大于言传

在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中,我总是看到两种情况:

一种是大人抱着婴儿在逛博物馆,其实婴儿在睡觉,但我觉得这个教育非常好。带孩子到嘈杂的饭店或商场去睡觉和在博物馆睡觉,感觉是不一样的。

第二,国外的中小学生会全班去博物馆,不是浏览,而是有专业的老师在那上课,学生可以自由地提问。但在国内,我经常看到很多父母带孩子去博物馆、美术馆,大人自己也不太喜欢,但觉得这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就带孩子去,我觉得这个是最为可怕的。对小孩而言,身教大于言传,如果父母真的很爱这件事,小朋友得到的讯息是这件事情很有意思。很多时候是父母让孩子弹钢琴,自己根本不听音乐。

▍不要小看孩子的潜力

不要太控制小孩看什么书或者不看什么书。他当然会乱看,拿到手的或拿不到手的都会看,或者有些孩子完全没兴趣看,有些则沉迷在里面,大人不需要太在乎这件事情。学龄前的孩子看的东西,到了学龄后会自动消失,就像出麻疹一样,忽然就不爱看了,转而看更高级的东西。

我记得我13岁以前喜欢画画,同时还喜欢唱歌跳舞,还去拍过电影,还打架,还捉虫子,上树闯祸。可是13岁以后忽然对别的东西一点兴趣都没有了,于是绝大部分时间就只用来画画。到了18岁又是一个飞跃,以前的很多习惯忽然停顿,转入更高的智力需求。

有些事情大人不要太担心,也不要太关心,由他去,到一定的时候会消失的。有一种习惯在你看来不是很好,你要去掰它,一切都起于“掰”,有时候就会掰坏了。当然也不能纵容孩子,不能过头,有些事情会自动消失,也会自动生长。

▍对孩子喜欢做的事少啰嗦

国外幼儿园老师如果觉得小朋友画的一幅画不是很好,他会说that’s interesting,“有意思”。

尽量不要对小孩说出价值判断的词,大人说好或不好,对或不对,都是在扼杀小孩。13岁以前的小孩,在绘画上或任何文艺兴趣上不要多说,孩子要做就让他做,少啰嗦。如果孩子没有得到认可,他看到画作对比后沮丧时,就让他去沮丧,因为他第二天醒过来又好了,他有很顽强的动物本能,这时不需要家长去引导。

我对小孩的观点,第一,生命安全要注意。第二,不要生病,生病马上去看。此外什么都不用管。我从来没有管过我的女儿,她也很正常,很自立。

  • 上一篇:重庆美女靠“三角梅客厅”走红网络,治愈系美家必分享
  • 下一篇:警惕“速成学历”陷阱
  •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